律师免费在线法律咨询服务_厚德汇法网
  • 网站首页
  • 法律常识
    • 咨询指南
    • 婚姻家庭
    • 刑事案件
    • 劳动纠纷
    • 网络电商
    • 知识产权
    • 交通事故
    • 债权债务
    • 损害赔偿
    • 合同法律
    • 房产地产
    • 司法典型案例
    • 白皮书
  • 诉讼指南
    • 诉讼常识
    • 民事诉讼
    • 刑事诉讼
    • 行政诉讼
    • 司法鉴定
    • 证据规则
    • 法院执行
  • 企业法务
    • 工商财税
    • 股权
    • 公司治理
  • 律师推荐
    • 婚姻律师
    • 律师业务
  • 法律文书
    • 合同范本
    • 律师函
    • 起诉书
    • 辩护词
    • 表格函件
  • 法律法规
    • 法律条文释义
    • 证券期货法律法规
    • 民商法
    • 刑法
    • 社会法
    • 行政法
    • 经济法
    • 司法解释
    • 党纪法规
    • 国家行政法规
    • 地方法规规章
  • 法律资讯
  • 关于我们
专业律师团队提供免费在线法律咨询
    主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条文释义 > >

劳动法第18条(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条文内容解读

2025-06-10 23:27 admin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18条(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条文内容解读内容主要来源于网络整合,仅供大家学习参考,实际应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18条条文内容

 
第十八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18条条文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八条规定了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无效劳动合同的效力以及确认机构,以下是详细解读:
 

一、无效劳动合同的情形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法律、行政法规”既涵盖现行的法律、行政法规,也包括后续颁布实行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既包含劳动法律、法规,也涉及民事、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例如,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中关于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方面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反《民法典》等相关民事法律中涉及合同效力的规定,以及违反相关行政法规中与劳动相关的规范等,这类劳动合同会被认定为无效。因为法律和行政法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违反它们的劳动合同无法体现合法、公平、公正的劳动关系原则,所以不具有法律效力。
 
2、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欺诈: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当事人虚假的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的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比如,用人单位故意夸大工作待遇、工作环境等条件,或者隐瞒工作强度、职业危害等重要信息,使劳动者基于错误认识而订立劳动合同;或者劳动者故意提供虚假的学历证明、工作经历等信息,欺骗用人单位与其订立合同。
 
威胁:是指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行为。例如,用人单位以不录用相威胁,要求劳动者接受不合理的劳动条件或降低劳动报酬;或者劳动者以威胁破坏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等方式,强迫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合同的订立并非基于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因此合同无效。
 

二、无效劳动合同的效力

 
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这意味着自合同订立的那一刻起,合同所约定的双方权利和义务都不具有法律强制力,双方不能依据该无效合同主张权利和履行义务。例如,劳动者不能依据无效合同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也不能依据无效合同要求劳动者提供劳动。这体现了法律对无效合同的否定性评价,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部分无效劳动合同的处理

 
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这体现了法律对合同效力的合理认定,避免因部分条款的无效而导致整个合同失去效力,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例如,劳动合同中关于劳动报酬的约定因违反法律规定而无效,但关于工作内容、工作地点等其他条款的约定是合法有效的,那么这些有效的条款仍然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双方应当按照这些有效条款履行各自的义务。
 

四、确认机构

 
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的效力存在争议时,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由仲裁委员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事实情况进行审查和判断;如果当事人对仲裁结果不服,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最终的判决和确认。经仲裁未引起诉讼的,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认定;经仲裁引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认定。这样的规定为当事人提供了明确的维权途径,确保了劳动合同效力认定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标签: 劳动合同 劳动法
上一篇:劳动法第17条(劳动合同订立和变更应遵循的原则)条文内容解读

下一篇:劳动法第19条(劳动合同的订立形式和必备条款)条文内容解读

法律条文释义相关文章:

  • 劳动法第106条(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步骤报国务院备案)条文内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106条(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步骤报国务院备案)条文内容解读内容主要来源于网络整合,仅供大家学习参考,实际应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

    时间:2025-06-12阅读:197标签: 劳动法 备案 劳动合同制度

  • 劳动法第105条(确保对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进行全面、有效的规制)条文内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105条(确保对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进行全面、有效的规制)条文内容解读内容主要来源于网络整合,仅供大家学习参考,实际应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中华...

    时间:2025-06-12阅读:128标签: 侵害 劳动法 劳动者权益

  • 劳动法第104条(挪用社会保险基金的处罚)条文内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104条(挪用社会保险基金的处罚)条文内容解读内容主要来源于网络整合,仅供大家学习参考,实际应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104条条...

    时间:2025-06-12阅读:170标签: 处罚 社会保险基金 劳动法

  • 劳动法第103条(劳动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法处理规定)条文内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103条(劳动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法处理规定)条文内容解读内容主要来源于网络整合,仅供大家学习参考,实际应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中华...

    时间:2025-06-12阅读:159标签: 违法 劳动法 工作人员 劳动行政部门

  • 劳动法第102条(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密事项的处理)条文内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102条(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密事项的处理)条文内容解读内容主要来源于网络整合,仅供大家学习参考,实际应...

    时间:2025-06-12阅读:148标签: 劳动合同 劳动法 劳动者 解除劳动合同 保密事项

  • 劳动法第101条(用人单位无理阻挠劳动行政部门监督检测的处罚)条文内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101条(用人单位无理阻挠劳动行政部门监督检测的处罚)条文内容解读内容主要来源于网络整合,仅供大家学习参考,实际应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中华人民...

    时间:2025-06-12阅读:155标签: 处罚 用人单位 劳动法 劳动行政部门 阻挠 监督检测

  • 劳动法第100条(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处理规定)条文内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100条(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处理规定)条文内容解读内容主要来源于网络整合,仅供大家学习参考,实际应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中华人民共和...

    时间:2025-06-12阅读:127标签: 用人单位 劳动法 社会保险费

  • 劳动法第99条(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的处理规定)条文内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99条(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的处理规定)条文内容解读内容主要来源于网络整合,仅供大家学习参考,实际应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中华...

    时间:2025-06-12阅读:97标签: 用人单位 劳动法 劳动者 解除劳动合同

  • 劳动法第98条(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和不订立劳动合同的处理规定)条文内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98条(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和不订立劳动合同的处理规定)条文内容解读内容主要来源于网络整合,仅供大家学习参考,实际应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时间:2025-06-12阅读:193标签: 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 违法 劳动法 解除劳动合同

  • 劳动法第97条与劳动合同法第97条的核心区别

    劳动法第97条与劳动合同法第97条的核心区别在于适用情形、法律后果及立法目的,具体解读如下: ...

    时间:2025-06-12阅读:180标签: 劳动法

热门内容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惩罚性赔
  • 行政处罚法第33条(不予行政处罚情
  • 宪法第35条(言论、出版、集会、结
  • 劳动合同法第38条(劳动者单方解除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无理由退
  • 著作权法第24条(合理使用的规定)
  • 公司法第88条原文规定内容及条文释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格式条款
  • 劳动合同法第36条(协商解除劳动合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3条(预付款后

最新资讯

  • 社会保险法第97条(外国人
  • 社会保险法第96条(被征地
  • 社会保险法第95条(进城务
  • 社会保险法第94条(刑事责
  • 社会保险法第93条(规范社
  • 社会保险法第92条(泄露用
  • 社会保险法第91条(明确相
  • 社会保险法第90条(社会保

推荐内容

热门标签

    审判 工资 实施细则 公安机关 举证 租赁合同 职业病 办法 立功 刑事犯罪 监督 企业并购

返回首页 粤ICP备17072420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0124号 工商网监备   网站统计

深圳市厚德汇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网络中心制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图片系作者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发邮件到494483749@qq.com投诉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