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免费在线法律咨询服务_厚德汇法网
  • 网站首页
  • 法律常识
    • 咨询指南
    • 婚姻家庭
    • 刑事案件
    • 劳动纠纷
    • 网络电商
    • 知识产权
    • 交通事故
    • 债权债务
    • 损害赔偿
    • 合同法律
    • 房产地产
    • 司法典型案例
    • 白皮书
  • 诉讼指南
    • 诉讼常识
    • 民事诉讼
    • 刑事诉讼
    • 行政诉讼
    • 司法鉴定
    • 证据规则
    • 法院执行
  • 企业法务
    • 工商财税
    • 股权
    • 公司治理
  • 律师推荐
    • 婚姻律师
    • 律师业务
  • 法律文书
    • 合同范本
    • 律师函
    • 起诉书
    • 辩护词
    • 表格函件
  • 法律法规
    • 法律条文释义
    • 证券期货法律法规
    • 民商法
    • 刑法
    • 社会法
    • 行政法
    • 经济法
    • 司法解释
    • 党纪法规
    • 国家行政法规
    • 地方法规规章
  • 法律资讯
  • 关于我们
专业律师团队提供免费在线法律咨询
    主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条文释义 > >

宪法第46条(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条文内容及释义

2025-01-19 17:51 admin
本文介绍宪法第46条(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条文内容及释义,内容主要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第46条条文内容

 
  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宪法第46条条文释义


  本条是关于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一、公民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受教育的权利是指公民达到一定年龄并具备可以接受教育的智力时,有进各种学校或通过其他教育设施和途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权利。本法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从公民的个人角度而言,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是其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前提,它直接关系到公民个人的健康成长和自我的完善与发展,从民族和国家的角度而言,公民受教育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休戚相关。为了改变教育事业落后的状况,本法第19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对工人、农民、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进行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的教育,鼓励自学成才。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本条规定受教育又是公民的一项义务,表明受教育是我国公民对国家应尽的责任。这是因为,公民接受教育不仅仅是关系个人权利问题,而是直接关系到全民的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的发达和民族的兴旺,只有每个公民主动自觉地接受教育,提高自己的思想和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劳动技能,才能更好地为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宪法明确地把受教育作为义务规定下来,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984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全国有步骤地逐步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它的实施将使宪法的规定进一步落实,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民受教育的义务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学龄前儿童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2)适龄儿童有接受初等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3)少年有接受中等教育的权利和义务;(4)青少年有接受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5)成年人有接受成人教育的权利;(6)公民有从集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教育机构接受教育的机会;(7)就业前的公民有接受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的权利和义务。
 
  二、教育方针 
 
  本条第2款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教育法第5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这一表述,它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一是教育工作的总体方向,二是教育的培养途径,三是教育的培养目标。这一方针在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教育与人的发展等重大关系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明确反映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科学地解决了教育方向、培养途径、培养目标三者之间及其内部的各层关系,是适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最佳方针。
 
  (一)教育工作的总体方向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规定了我国教育工作的总体方向。它深刻地反映了教育与经济建设、教育与社会发展的本质关系,是总结我国教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和借鉴各国教育经验的结果。
 
  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国防等在内的有机统一体。它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又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既包括经济基础方面的建设,又包括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设。当前,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就是抓住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就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总体方向。
  (二)教育的培养途径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途径,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教育原则。马克思指出,大工业生产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生死攸关的问题提出来了,而人的全面发展只能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途径才能实现。不仅如此,教育与生产相结合还是改造旧社会,实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惟一途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他指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这是培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根本途径,是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重要措施。”
 
  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途径。首先,整个教育事业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要在高、中、低各个技术层次上都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相适应,使学生学以致用。其次,在学校教育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恰当地引进生产与生活中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学生既动脑又动手;还要办好劳动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生产劳动基地,并适当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使学生在受教育的全过程中都能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长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在坚持把教学作为学校中心任务的前提下,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以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的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这一目标是由两层意思组成的,一层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目标,另一层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素质结构目标。
 
  从总体目标来看,把青少年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关系到国家的性质、命运和前途的根本性问题。为了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确保我国永远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知识,能够迎接知识经济和新技术革命等国际竞争的挑战,而且还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能够经受和平演变的考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把青少年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对受教育者统一要求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种不同的人才。
 
  从人才素质结构目标来看,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当是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这个目标是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全面考察教育内部规律,以及全面反映和综合运用社会各种因素与人的发展所起作用的规律的完整理论和科学的基础上制定的,并且与我国宪法中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素质要求相一致。
 
  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含义如下:“德”是指良好的道德品质、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智”是指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达到较高的智力水平,具有各种应用能力、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体”是指强健的体魄,良好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指除了德、智、体以外,还要具有一定的美学知识和美学理论修养,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较强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道德修养;具有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必要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等。当然,“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整体。同样,总体目标同人才素质结构目标也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整体。
 
  从根本上说,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的有机统一整体。在教育实践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都要完整全面地领会教育方针的精神实质,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
 
 
 
标签: 宪法 权利 义务 受教育
上一篇:宪法第45条(物质帮助权)条文内容及释义

下一篇:宪法第47条(科学文化自由)条文内容及释义

法律条文释义相关文章:

  • 社会保险法第4条(用人单位和个人的权利义务)条文内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4条(用人单位和个人的权利义务)条文内容解读,仅供大家学习参考,实际应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4条条文内容 第四条...

    时间:2025-06-26阅读:137标签: 用人单位 个人 社会保险法 权利义务

  • 妇女权益保障法第36条(妇女与男子平等人身权利的保障)条文内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36条(妇女与男子平等人身权利的保障)条文内容解读,内容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版,仅供大家学习参考,实际应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时间:2025-06-21阅读:179标签: 人身权利 妇女权益保障

  • 妇女权益保障法第30条(妇女与男子平等财产权利)条文内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30条(妇女与男子平等财产权利)条文内容解读,内容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版,仅供大家学习参考,实际应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中华人...

    时间:2025-06-21阅读:152标签: 妇女权益保障 财产权利

  • 妇女权益保障法第30条(妇女与男子平等财产权利)条文内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30条(妇女与男子平等财产权利)条文内容解读,内容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版,仅供大家学习参考,实际应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中华人...

    时间:2025-06-21阅读:152标签: 妇女权益保障 财产权利

  • 妇女权益保障法第22条(保障妇女与男子平等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权利)条文内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22条(保障妇女与男子平等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权利)条文内容解读,内容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版,仅供大家学习参考,实际应用请咨询相关...

    时间:2025-06-21阅读:108标签: 劳动 妇女权益保障 社会保障权利

  • 妇女权益保障法第15条(文化教育权利)条文内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15条(文化教育权利)条文内容解读,内容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版,仅供大家学习参考,实际应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

    时间:2025-06-21阅读:145标签: 妇女权益保障 文化教育权利

  • 妇女权益保障法第9条(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条文内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9条(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条文内容解读,内容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版,仅供大家学习参考,实际应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中华...

    时间:2025-06-21阅读:155标签: 妇女权益保障 政治权利

  •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14条(监督机制及公民的检举控告权利规定)条文内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14条(监督机制及公民的检举控告权利规定)条文内容解读,仅供大家学习参考,实际应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

    时间:2025-06-20阅读:196标签: 检举 控告 治安管理处罚 监督机制

  •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8条(当事人听证权利)条文内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8条(当事人听证权利)条文内容解读,仅供大家学习参考,实际应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8条条文内容 第九十八...

    时间:2025-06-20阅读:214标签: 当事人 听证 治安管理处罚

  •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侵犯他人人身权利、扰乱社会秩序行为的处罚规定)条文内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侵犯他人人身权利、扰乱社会秩序行为的处罚规定)条文内容解读,仅供大家学习参考,实际应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

    时间:2025-06-18阅读:341标签: 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 侵犯人身权利 扰乱社会秩序

热门内容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惩罚性赔
  • 行政处罚法第33条(不予行政处罚情
  • 宪法第35条(言论、出版、集会、结
  • 劳动合同法第38条(劳动者单方解除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无理由退
  • 著作权法第24条(合理使用的规定)
  • 公司法第88条原文规定内容及条文释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格式条款
  • 劳动合同法第36条(协商解除劳动合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3条(预付款后

最新资讯

  • 社会保险法第97条(外国人
  • 社会保险法第96条(被征地
  • 社会保险法第95条(进城务
  • 社会保险法第94条(刑事责
  • 社会保险法第93条(规范社
  • 社会保险法第92条(泄露用
  • 社会保险法第91条(明确相
  • 社会保险法第90条(社会保

推荐内容

热门标签

    审判 工资 实施细则 公安机关 举证 租赁合同 职业病 办法 立功 刑事犯罪 监督 企业并购

返回首页 粤ICP备17072420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0124号 工商网监备   网站统计

深圳市厚德汇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网络中心制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图片系作者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发邮件到494483749@qq.com投诉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