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免费在线法律咨询服务_厚德汇法网
  • 网站首页
  • 法律常识
    • 咨询指南
    • 婚姻家庭
    • 刑事案件
    • 劳动纠纷
    • 网络电商
    • 知识产权
    • 交通事故
    • 债权债务
    • 损害赔偿
    • 合同法律
    • 房产地产
    • 司法典型案例
    • 白皮书
  • 诉讼指南
    • 诉讼常识
    • 民事诉讼
    • 刑事诉讼
    • 行政诉讼
    • 司法鉴定
    • 证据规则
    • 法院执行
  • 企业法务
    • 工商财税
    • 股权
    • 公司治理
  • 律师推荐
    • 婚姻律师
    • 律师业务
  • 法律文书
    • 合同范本
    • 律师函
    • 起诉书
    • 辩护词
    • 表格函件
  • 法律法规
    • 法律条文释义
    • 证券期货法律法规
    • 民商法
    • 刑法
    • 社会法
    • 行政法
    • 经济法
    • 司法解释
    • 党纪法规
    • 国家行政法规
    • 地方法规规章
  • 法律资讯
  • 关于我们
专业律师团队提供免费在线法律咨询
    主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条文释义 > >

劳动合同法第82条(不按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条文内容及释义

2024-12-10 16:47 admin
本文介绍劳动合同法第82条(不按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条文内容及释义,内容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法第82条条文内容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82条条文释义

 
  本条是关于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以及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的规定。
 
  一、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
 
  1994年,我国制定出台了劳动法,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实践中,多数用人单位能够遵守劳动法的规定,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但也有一些用人单位无视法律的规定,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者不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因此,一旦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往往因为拿不出劳动合同,而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了切实贯彻劳动合同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同时,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根据上述规定,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合同,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里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必须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二是劳动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如果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订立的是口头的劳动合同,则也是违法的,要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三是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直接适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有关规定。
 
  二、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根据本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当前,我国劳务就业市场上出现了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对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收入分配制度及职工相关权益落实都产生了消极影响,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对企业、劳动者,对政府而言都是不利的,最终将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稳定、健康的发展。因此,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在劳动合同法中采取措施遏制劳动合同短期化是非常必要的。本法第十四条对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作出了明确规定。本条中“违反本法规定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主要就是指用人单位违反本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形:(1)续延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已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拒绝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十年以内的,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拒绝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3)连续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续签的,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拒绝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三、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以及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对于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以及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违法行为,本条规定了一种惩罚性的民事赔偿责任,即:应当向劳动者支付两倍的月工资。
 
  惩罚性赔偿又叫做惩戒性赔偿,它指的是对受害方的实际损失予以补偿性赔偿之外的赔偿,通常是因为侵权方的一些特殊的不当行为所致。惩罚性赔偿是一项很古老的制度,它在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普通法系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和加拿大等都得到了广泛的适用。实施惩罚性赔偿,是为了惩罚和阻止一些特定的行为,特别是故意或恶意所致的行为。此外,惩罚性赔偿还可以疏导受害人的愤慨情绪,防止受害一方因为侵权方的恶意侵权而采取一些以牙还牙的报复行为,全面补偿受害人所遭受的物质和精神损失。
 
  惩罚性赔偿虽然在普通法系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在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却没有得到承认。大多数的大陆法系国家对民事案件的损失赔偿额被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使受害人一方回复到没有受损时的状态。
 
  我国一直以来采用大陆法系的立场,坚持赔偿采用实际损失原则,即只赔偿受害者因为侵权行为而实际受到的损失。但在1993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借鉴了英美法系的惩罚性赔偿制度,该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是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这一规定第一次采用了惩罚性赔偿制度,以制裁消费领域中的欺诈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此次,劳动合同法为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故意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者拖延签订劳动合同,以及故意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违法行为,规定了“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样一个惩罚性的赔偿制度,用于惩罚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同时也是督促用人单位尽快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从而保护作为弱者一方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例如:某一劳动者于某年10月8日起到某一企业工作,约定工资为每月700元,如果到了当年的12月8日,企业还没有与该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则该用人单位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依据本条的规定应从劳动者工作的第二个月起,支付劳动者两倍的月工资。在上面的例子中,虽然该劳动者只干了两个月的工作,但由于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则在劳动者工作的第二个月,用人单位需要向其支付两倍的月工资,再加上第一个月的工资,到12月8日劳动者工作满两个月,此时用人单位一共要支付该劳动者三个月的工资2100元。
 
  对于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本条规定: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里的“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应当理解为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三种情形到来之日:包括:(1)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后的次日。如某一劳动者1998年6月1日进入某一企业工作,到2008年6月1日已在该企业连续工作十年,如果该劳动者在2008年6月1日原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满前或者期满当日提出续订劳动合同的,则2008年6月2日为“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2)在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的日子。如某一职工已在某一企业连续工作十年,此时他53岁,距60岁的退休年龄不足10年,在此情况下,如果其所在的用人单位进行改制,确定于2008年3月1日重新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则这一天即为“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3)劳动者与企业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该劳动者没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在此情况下,双方续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标签: 劳动合同 法律责任 劳动合同法
上一篇:劳动合同法第81条(缺乏必备条款、不提供劳动合同文本的法律责任)条文内容及释义

下一篇:劳动合同法第83条(违法约定试用期的法律责任)条文内容及释义

法律条文释义相关文章:

  • 社会保险法第92条(泄露用人单位和个人信息的法律责任)条文内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92条(泄露用人单位和个人信息的法律责任)条文内容解读,仅供大家学习参考,实际应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92条条文内...

    时间:2025-06-28阅读:92标签: 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 社会保险法 个人信息

  • 社会保险法第91条(明确相关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条文内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91条(明确相关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条文内容解读,仅供大家学习参考,实际应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91条条文内容 第九...

    时间:2025-06-28阅读:176标签: 法律责任 违法行为 社会保险法

  • 社会保险法第90条(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擅自更改缴费基数、费率的法律责任)条文内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90条(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擅自更改缴费基数、费率的法律责任)条文内容解读,仅供大家学习参考,实际应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

    时间:2025-06-28阅读:110标签: 法律责任 社会保险费 社会保险法 征收机构

  • 社会保险法第89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条文内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89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条文内容解读,仅供大家学习参考,实际应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

    时间:2025-06-28阅读:59标签: 社会保险 法律责任 违法行为 工作人员 社会保险法 经办机构

  • 社会保险法第88条(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法律责任)条文内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88条(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法律责任)条文内容解读,仅供大家学习参考,实际应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88条条文内容 第八...

    时间:2025-06-28阅读:144标签: 法律责任 社会保险法 骗取社会保险

  • 社会保险法第87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等社会保险服务机构的欺诈行为的法律责任)条文内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87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等社会保险服务机构的欺诈行为的法律责任)条文内容解读,仅供大家学习参考,实际应用请咨询相关...

    时间:2025-06-28阅读:113标签: 社会保险 法律责任 社会保险法 服务机构 医疗机构 欺诈行为 经办机构 药品经营单位

  • 社会保险法第86条(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法律责任)条文内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86条(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法律责任)条文内容解读,仅供大家学习参考,实际应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

    时间:2025-06-28阅读:142标签: 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 社会保险费 缴纳 社会保险法 足额

  • 社会保险法第84条(用人单位未履行社会保险登记义务的法律责任)条文内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84条(用人单位未履行社会保险登记义务的法律责任)条文内容解读,仅供大家学习参考,实际应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

    时间:2025-06-28阅读:137标签: 社会保险 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 社会保险法 登记义务

  • 社会保险法第82条(社会监督权行使主体、处理流程及法律责任)条文内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82条(社会监督权行使主体、处理流程及法律责任)条文内容解读,仅供大家学习参考,实际应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82条...

    时间:2025-06-28阅读:70标签: 法律责任 社会保险法 社会监督权

  • 社会保险法第57条(用人单位社会保险登记的法定义务、办理流程及法律责任)条文内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57条(用人单位社会保险登记的法定义务、办理流程及法律责任)条文内容解读,仅供大家学习参考,实际应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

    时间:2025-06-27阅读:95标签: 社会保险 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 社会保险法 法定义务 办理流程

热门内容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惩罚性赔
  • 行政处罚法第33条(不予行政处罚情
  • 宪法第35条(言论、出版、集会、结
  • 劳动合同法第38条(劳动者单方解除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无理由退
  • 著作权法第24条(合理使用的规定)
  • 公司法第88条原文规定内容及条文释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格式条款
  • 劳动合同法第36条(协商解除劳动合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3条(预付款后

最新资讯

  • 社会保险法第97条(外国人
  • 社会保险法第96条(被征地
  • 社会保险法第95条(进城务
  • 社会保险法第94条(刑事责
  • 社会保险法第93条(规范社
  • 社会保险法第92条(泄露用
  • 社会保险法第91条(明确相
  • 社会保险法第90条(社会保

推荐内容

热门标签

    审判 工资 实施细则 公安机关 举证 租赁合同 职业病 办法 立功 刑事犯罪 监督 企业并购

返回首页 粤ICP备17072420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0124号 工商网监备   网站统计

深圳市厚德汇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网络中心制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图片系作者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发邮件到494483749@qq.com投诉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