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七条及相关政策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在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情况下,其遗属有权领取两项补偿。现对条款内容解读如下:
一、适用范围
该条款适用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涵盖以下两种情形:
1.因病或非因工死亡:遗属可申领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2.未达退休年龄因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可申领病残津贴。
二、待遇内容及标准
(一)丧葬补助金与抚恤金
1.丧葬补助金
用于支付丧葬费用,标准通常为参保地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如上海2025年为15,516元)。
2.抚恤金
在职人员:按缴费年限确定发放月数(不满5年3个月,满5年不满10年6个月,满10年最高24个月),基数为参保地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
退休人员:按在职时最高缴费年限确定初始月数,每领取1年养老金减少1个月,最低9个月。
特殊限制:累计缴费不满5年的,抚恤金总额不超过个人缴费之和。
(二)病残津贴
1.申领条件
未达法定退休年龄;
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经地市级以上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累计缴费年限需满足对应最低要求(如河南要求最低5年)。
2.待遇标准
月标准与参保地城镇居民收入挂钩,随国家养老金调整同步变化;
领取期间停止缴纳养老保险费,恢复缴费后停发病残津贴。
三、资金来源
所有待遇均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用人单位未依法缴费导致待遇损失的,需承担赔偿责任(如案例中企业补足抚恤金差额36,633元)。
四、申领流程
1.材料要求
死亡证明、火化证明、劳动能力鉴定书、身份证、社保卡等。
2.办理时限
一般需在死亡后30日内申请,承诺制下部分地区可实现1个工作日办结。
3.待遇领取地
在职人员以最后参保地为领取地;退休人员以待遇领取地为标准。
五、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未依法缴费导致遗属待遇受损的,需承担差额补足责任(如案例中企业被判支付抚恤金差额)。骗取病残津贴将追回资金并追究法律责任。
六、政策意义
该条款通过社会保障机制,为参保人及其家庭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平衡劳动者权益与企业责任,体现社会公平。2025年病残津贴新政的实施,进一步填补了制度空白,强化了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参保人的保障。
注:具体标准以参保地最新政策为准,建议咨询当地社保经办机构。
病残津贴每月多少钱?
职工去世遗属能否领抚恤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