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法律视角系统解析二元期权的定义、交易特征及法律风险,结合《证券法》《刑法》及2025年最新监管文件,梳理二元期权在中国的合法性边界与实务操作要点,帮助投资者准确识别其法律性质与潜在风险。

目录
一、二元期权的法律定义与核心特征
二、二元期权的交易规则与盈利模式
三、二元期权的法律风险与合规问题
四、二元期权的监管政策与司法实践
五、二元期权投资者权益保护建议
一、二元期权的法律定义与核心特征
二元期权(Binary Option)
根据2025年《期货和衍生品法》草案,二元期权是一种非标准化衍生品合约,其收益取决于标的资产在特定时间是否达到预设价格。其核心特征包括:
-
固定收益:买方预测正确可获固定回报(通常为投入本金的70%-90%),错误则损失全部本金;
-
非标准化:合约条款(如行权价、到期日)由交易平台自行设定,缺乏统一监管标准;
-
对赌性质:买卖双方收益与标的资产实际价格波动无关,本质为“零和博弈”。
二、二元期权的交易规则与盈利模式
-
交易机制
-
投资者选择标的资产(如黄金、外汇)、预测方向(上涨/下跌)及投资金额;
-
到期时,若标的资产价格符合预测,买方获得固定收益;否则损失全部本金。
-
平台运作
部分境外平台通过互联网向境内投资者提供二元期权交易,但根据证监会公告〔2025〕13号,此类行为可能涉嫌非法经营。
三、二元期权的法律风险与合规问题
1、合法性争议
法律定性:二元期权不符合《证券法》对“期权”的标准定义(需存在标的资产交割),被监管机构认定为“变相赌博”;
司法实践:在(2022)最高法刑终56号案中,法院认定组织二元期权交易构成“非法经营罪”。
2、合同效力
根据《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二元期权合约因违背公序良俗,可能被法院认定为无效合同。
四、二元期权监管政策与司法实践
1、监管趋势
2025年《期货和衍生品法》明确禁止未经批准开展二元期权交易,违反者将面临行政处罚或刑事追责;
证监会联合公安部开展专项行动,打击非法二元期权平台(证监会公告〔2025〕15号)。
2、刑事风险
组织、招揽投资者参与二元期权交易,可能触犯《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非法经营罪”,最高可处十五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五、二元期权投资者权益保护建议
1、识别非法平台
正规期权交易需通过证监会批准的期货公司(如中金所、大商所);
警惕承诺“保本高收益”的境外平台,其资质无法通过中国证监会官网查询。
2、维权途径
若已参与非法二元期权交易,可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交易记录;
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可主张平台存在欺诈行为,要求返还本金。
结语
二元期权在中国法律框架下被认定为非法金融活动,其交易模式存在显著法律风险。投资者需严格遵守《证券法》《刑法》等规定,避免参与非正规期权交易,切实保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