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免费在线法律咨询服务_厚德汇法网
  • 网站首页
  • 法律常识
    • 咨询指南
    • 婚姻家庭
    • 刑事案件
    • 劳动纠纷
    • 网络电商
    • 知识产权
    • 交通事故
    • 债权债务
    • 损害赔偿
    • 合同法律
    • 房产地产
    • 司法典型案例
    • 白皮书
  • 诉讼指南
    • 诉讼常识
    • 民事诉讼
    • 刑事诉讼
    • 行政诉讼
    • 司法鉴定
    • 证据规则
    • 法院执行
  • 企业法务
    • 工商财税
    • 股权
    • 公司治理
  • 律师推荐
    • 婚姻律师
    • 律师业务
  • 法律文书
    • 合同范本
    • 律师函
    • 起诉书
    • 辩护词
    • 表格函件
  • 法律法规
    • 法律条文释义
    • 证券期货法律法规
    • 民商法
    • 刑法
    • 社会法
    • 行政法
    • 经济法
    • 司法解释
    • 党纪法规
    • 国家行政法规
    • 地方法规规章
  • 法律资讯
  • 关于我们
专业律师团队提供免费在线法律咨询
    主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条文释义 > >

证券法第207条(证券公司违规从事自营业务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条文内容及释义

2024-12-07 14:31 admin
本文介绍证券法第207条(证券公司违规从事自营业务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条文内容及释义,内容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
 
证券法
 

证券法第207条条文内容

 
第二百零七条 证券公司违反本法第一百二十九条的规定从事证券自营业务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十万元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撤销相关业务许可或者责令关闭。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二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证券法第207条条文释义

 
一、本条主旨
 
  本条是关于证券公司违规从事自营业务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规定。
 
二、条文演变
 
  1998年《证券法》第191条规定:“综合类证券公司违反本法规定,假借他人名义或者以个人名义从事自营业务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停止其自营业务。”
  2005年《证券法》第209条规定:“证券公司违反本法规定,假借他人名义或者以个人名义从事证券自营业务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三十万元的,处以三十万元以上六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暂停或者撤销证券自营业务许可。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撤销任职资格或者证券从业资格,并处以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2014年《证券法》第209条规定:“证券公司违反本法规定,假借他人名义或者以个人名义从事证券自营业务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三十万元的,处以三十万元以上六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暂停或者撤销证券自营业务许可。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撤销任职资格或者证券从业资格,并处以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2019年《证券法》进行了以下修订:(1)用引致条款替代了对违规从事自营业务的描述性规定;(2)对于情节严重的,删除暂停自营业务许可规定,扩大可撤销业务许可的范围,新增责令关闭的处罚措施;(3)删去了对证券公司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资格罚。
 
三、条文解读
 
  (一)证券公司从事自营业务不得违反《证券法》规定
  证券自营业务,是指证券公司以自己的名义和资金进行证券买卖从而获取利润的业务活动。[1]《证券法》第129条从开展业务的资金和名义方面对证券公司从事自营业务作出了三项限制性规定:
  1.证券公司从事自营业务必须以自己的名义进行。实践中曾发生过多起证券公司以他人名义或个人名义炒作股票、操纵证券市场的案例,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2]为了防止证券公司违反有关交易规则开展自营业务,逃避责任和监管,证券公司必须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自营业务,不得假借他人名义或者以个人名义进行。
  2.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必须使用自有资金和依法筹集的资金。证券公司从事自营业务的资金来源只能是证券公司资本金及其产生的收益或是依法筹措的资金,包括证券公司通过发行公司债券、通过同业拆借等合法方式筹集的资金,不得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或者通过其他非法渠道获取资金从事证券自营业务。[3]
  3.证券公司不得将其自营账户借给他人使用。证券自营业务是证监会核准的一项证券业务,不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企业或个人以证券公司的名义从事证券自营买卖,逃避了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管,扰乱证券市场秩序,而且可能因账户借入人投资失利导致证券公司资产受损,因此《证券法》禁止证券公司将其自营账户借给他人使用。[4]
  (二)证券公司违规从事自营业务的表现形式
  2014年《证券法》第209条规定,证券公司“假借他人名义或者以个人名义从事证券自营业务的”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而2019年《证券法》扩大了对证券公司违规从事自营业务的打击范围,将本条的适用前提更改为“证券公司违反本法第129条的规定从事证券自营业务”,意味着本条涵盖了三种违法情形:(1)假借他人名义或者以个人名义从事证券自营业务;(2)证券公司未使用自有资金或依法筹集资金从事自营业务;(3)证券公司将其自营账户借给他人使用。证券公司存在上述任何一种违法情形都可能导致监管机构适用本条追究其行政责任。
  (三)证券公司违规从事自营业务的行政责任
  证券公司违反《证券法》第129条的规定从事证券自营业务,由证券监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相应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将承担被撤销相关业务许可或者被责令关闭的行政责任。除证券公司承担行政责任外,证券公司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须承担警告和罚款的行政责任。
  相较于2014年《证券法》的规定,2019年《证券法》修订对证券公司违规从事自营业务的处罚更加严厉,具体而言:(1)2014年《证券法》只规定了对证券公司的相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而2019年《证券法》增加了对证券公司予以警告的行政责任;(2)2019年《证券法》大幅提高了对证券公司及其相关责任人员的罚款额度,对证券公司的罚款范围由违法所得的1倍至5倍提高为1倍至10倍,将2014年《证券法》“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三十万元的,处以三十万元以上六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的规定调整为“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十万元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证券公司相关责任人员的罚款由3万元至10万元提升为20万元至200万元;(3)在违法情形严重的情况下,2014年《证券法》规定对证券公司并处“暂停或者撤销证券自营业务许可”,而2019年《证券法》修改为“撤销相关业务许可或者责令关闭”,惩处力度显著加大。
  2019年《证券法》删除了可对个人采取的“撤销任职资格或者证券从业资格”的处罚,但从严格监管的角度考虑,监管部门仍可以对个人采取证券市场禁入措施。总体而言,《证券法》加重了证券公司违规从事自营业务应承担的行政责任。
 
适用指引
 
一、关于证券公司从事自营业务中可能引发的其他行政责任
 
  根据国务院《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公司证券自营业务指引》等规定,证券公司从事证券自营业务,除应遵守《证券法》第129条的三项限制性规定外,还应当符合其他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投资品种需符合规定、建立自营业务决策机构、授权制度和管理体系、证券池制度和止盈止损机制,对自营资金独立清算,符合风险控制指标的相关规定,交易行为合法合规。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自营业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都会被追究行政责任或者适用本条追究行政责任,本条只针对违反《证券法》第129条的行为,案涉行为是否需要进行行政处罚以及进行何种处罚,应当依据具体法律法规作出判断。例如,从事证券自营业务,投资范围或者投资比例违反规定的,应当适用《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第83条进行行政处罚,[5]该条款处罚力度相较于本条更轻;如果从事证券自营业务的交易行为构成内幕交易、操纵证券市场的,则应适用《证券法》第191条、第192条追究相应行政责任。
 
二、关于“情节严重”的参考依据
 
  在违反《证券法》第129条规定情节严重的情况下,监管部门可对证券公司采取撤销相关业务许可或者责令关闭的处罚措施。因此,如何认定“情节严重”对证券公司的权益影响重大,关乎证券公司能否继续开展相关业务、保留法人主体的问题。但是,《证券法》未对“情节严重”作出更明确的规定,此前的立法释义也认为鉴于在实际生活中发生的情况复杂多样,“对于情节严重如何掌握,还有待于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在执法实践中总结经验以作出具体规定”。[6]通过对证券公司因假借他人名义或者以个人名义从事证券自营业务而受到行政处罚的案例进行分析,以下几个要素可能影响监管部门对是否构成“情节严重”的认定;(1)证券公司是否存在多个违法行为;(2)违法从事证券自营业务涉及的金额是否特别巨大;(3)投资者利益是否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损害。[7]目前,监管部门适用该条对证券公司作出行政处罚的案例有限,如何认定违规从事自营业务构成“情节严重”,仍有待具体的规定和监管实践的进一步探索。
 
 

标签: 法律责任 证券公司 证券法 自营业务
上一篇:证券法第206条(未采取有效隔离措施防范利益冲突行为,以及混合操作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条文内容及释义

下一篇:证券法第208条(挪用客户的资金和证券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条文内容及释义

法律条文释义相关文章:

  • 证券法第225条(授权国务院规定B种股票)条文内容及释义

    本文介绍证券法第225条(授权国务院规定B种股票)条文内容及释义,内容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 证券法第225条条文内容 第二百二十五条 境内公司股票以外币认购和交易的,...

    时间:2024-12-07阅读:204标签: 证券法 国务院 B种股票

  • 证券法第224条(境内企业到境外发行上市证券的管理)条文内容及释义

    本文介绍证券法第224条(境内企业到境外发行上市证券的管理)条文内容及释义,内容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 证券法第224条条文内容 第二百二十四条 境内企业直接或者间接...

    时间:2024-12-07阅读:229标签: 证券法 证券 发行上市 境内企业

  • 证券法第223条(当事人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的法律救济)条文内容及释义

    本文介绍证券法第223条(当事人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的法律救济)条文内容及释义,内容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 证券法第223条条文内容 第二百二十三条 当事人对证券监督管理...

    时间:2024-12-07阅读:260标签: 行政处罚 当事人 证券法 法律救济

  • 证券法第222条(依法没收的违法所得和罚款全部上缴国库)条文内容及释义

    本文介绍证券法第222条(依法没收的违法所得和罚款全部上缴国库)条文内容及释义,内容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 证券法第222条条文内容 第二百二十二条 依照本法收缴的罚...

    时间:2024-12-07阅读:319标签: 罚款 证券法 违法所得 依法没收 缴国库

  • 证券法第221条(证券市场禁入制度)条文内容及释义

    本文介绍证券法第221条(证券市场禁入制度)条文内容及释义,内容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 证券法第221条条文内容 第二百二十一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证券监督...

    时间:2024-12-07阅读:258标签: 证券法 证券市场 禁入制度

  • 证券法第220条(民事赔偿和缴纳罚款、罚金、违法所得承担顺序)条文内容及释义

    本文介绍证券法第220条(民事赔偿和缴纳罚款、罚金、违法所得承担顺序)条文内容及释义,内容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 证券法第220条条文内容 第二百二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

    时间:2024-12-07阅读:257标签: 罚金 罚款 证券法 违法所得 民事赔偿

  • 证券法第219条(证券法规定的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条文内容及释义

    本文介绍证券法第219条(证券法规定的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条文内容及释义,内容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 证券法第219条条文内容 第二百一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

    时间:2024-12-07阅读:309标签: 证券法 刑事责任 违法行为

  • 证券法第218条(妨碍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检查、调查的法律责任)条文内容及释义

    本文介绍证券法第218条(妨碍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检查、调查的法律责任)条文内容及释义,内容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 证券法第218条条文内容 第二百一十八条 拒绝、阻碍证...

    时间:2024-12-07阅读:335标签: 法律责任 证券法

  • 证券法第217条(渎职法律责任)条文内容及释义

    本文介绍证券法第217条(渎职法律责任)条文内容及释义,内容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 证券法第217条条文内容 第二百一十七条 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

    时间:2024-12-07阅读:222标签: 法律责任 证券法 渎职

  • 证券法第216条(不依法履行职责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条文内容及释义

    本文介绍证券法第216条(不依法履行职责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条文内容及释义,内容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 证券法第216条条文内容 第二百一十六条 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

    时间:2024-12-07阅读:204标签: 法律责任 证券法

热门内容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惩罚性赔
  • 行政处罚法第33条(不予行政处罚情
  • 宪法第35条(言论、出版、集会、结
  • 劳动合同法第38条(劳动者单方解除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无理由退
  • 著作权法第24条(合理使用的规定)
  • 公司法第88条原文规定内容及条文释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格式条款
  • 劳动合同法第36条(协商解除劳动合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3条(预付款后

最新资讯

  • 社会保险法第97条(外国人
  • 社会保险法第96条(被征地
  • 社会保险法第95条(进城务
  • 社会保险法第94条(刑事责
  • 社会保险法第93条(规范社
  • 社会保险法第92条(泄露用
  • 社会保险法第91条(明确相
  • 社会保险法第90条(社会保

推荐内容

热门标签

    审判 工资 实施细则 公安机关 举证 租赁合同 职业病 办法 立功 刑事犯罪 监督 企业并购

返回首页 粤ICP备17072420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0124号 工商网监备   网站统计

深圳市厚德汇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网络中心制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图片系作者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发邮件到494483749@qq.com投诉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