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典》及相关
司法解释为核心,系统梳理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定范围、个人财产界定、约定财产制、共同债务认定等核心规则,结合典型案例解析财产分割原则及实务操作要点。重点解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婚姻家庭财产权益的保障政策,帮助读者快速掌握夫妻共同财产管理的法律依据与维权策略。
章节目录
1.民法典规定夫妻共同财产范围:5类收入明确归属
2. 民法典对个人财产界定:婚前财产与特殊补偿不分割
3. 约定财产制:书面协议优先于法定规则
4. 民法典对共同债务认定:家庭日常生活负债共担
5. 民法典对财产分割原则:均等分割为一般,特殊情形倾斜保护
6. 实务案例:房产加名、赠与撤销等争议处理
7. 农村婚姻家庭:2025年政策强化权益保障
一、民法典规定夫妻共同财产范围:5类收入明确归属
根据《民法典》第1062条,婚姻存续期间以下财产归夫妻共有:
1. 工资、奖金、劳务报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兼职收入等;
2. 生产、经营、投资收益:如个体经营利润、股票分红、房产增值收益;
3. 知识产权收益:著作版权费、专利许可费等;
4. 继承或受赠财产:未明确归属一方的遗产或赠与;
5. 其他共同财产:如住房补贴、养老金等。
实务要点:一方婚前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投资性收益(如房屋出租收入)属于共同财产,但自然增值(如房价普涨)仍归个人。
二、民法典对个人财产界定:婚前财产与特殊补偿不分割
《民法典》第1063条明确以下为个人财产:
1. 婚前财产:登记结婚前已取得的房产、存款等;
2. 人身损害赔偿:工伤赔偿金、交通事故赔偿等;
3. 指定归属的赠与/遗嘱财产:如“仅赠与子女一方”的房产;
4. 专用生活用品:如女性专用化妆品、男性收藏品;
5. 其他个人财产:如婚前购买的保险。
例外:个人财产在婚后若与共同财产混用,可能被认定为共有。
三、约定财产制:书面协议优先于法定规则
夫妻可通过书面协议约定财产归属,需注意:
1. 形式要件: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口头约定需双方无异议;
2. 时间自由:婚前、婚后均可签订;
3. 效力范围:对内约束双方,对外需债权人知情方有效。
案例:婚前房产婚后加名视为赠与,
离婚时需综合婚姻时长、贡献度分割。
四、民法典对共同债务认定:家庭日常生活负债共担
依据《民法典》第1064条:
1. 共同债务:双方签名或事后追认的债务,或用于家庭生活的个人负债;
2. 个人债务:超出日常开支且未经配偶同意的负债(如赌博借款)。
例外:债权人需证明债务用于共同生活,否则配偶不担责。
五、民法典对财产分割原则:均等分割为一般,特殊情形倾斜保护
离婚时财产分割遵循:
1. 协议优先:双方协商一致优先执行;
2. 均等分割:无过错情况下原则上平分;
3. 倾斜情形:
• 照顾子女、女方权益;
• 无过错方可多分(如对方重婚、家暴);
• 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权等专项权益受保护。
六、实务案例:房产加名、赠与撤销等争议处理
1. 房产加名:婚前房产婚后加名,离婚时可能按共同财产分割,但出资方可获补偿;
2. 赠与撤销:未过户的房产赠与可撤销,已过户则需证明恶意转移;
3. 隐匿财产:转移共同财产的一方少分或不分财产。
七、农村婚姻家庭:2025年政策强化权益保障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
1. 土地权益:保障外嫁女、离婚女的宅基地使用权;
2. 彩礼纠纷:禁止借婚姻索取高额财物,超出家庭经济能力部分可追回;
3. 集体经济收益:农村妇女平等参与分红。
结语
掌握《民法典》夫妻共同财产规则,可有效规避婚姻风险。建议通过书面协议明确财产归属,重大财产变动及时公证,遇纠纷时保留转账记录、协议文本等证据。2025年乡村振兴政策下,农村妇女更需关注土地、彩礼等专项权益,必要时寻求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