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身损害赔偿或继承纠纷中,被扶养人生活费是受害人或被继承人需承担的法定责任。本文结合《
民法典》及
司法解释,详解其计算方法与实务要点,帮助读者理解法律规则与维权路径。
	 
 
	 
	一、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计算方法的法律依据与核心原则
	
	1.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1059条:夫妻间有相互扶养义务,一方不履行时,另一方有权请求支付扶养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7条:明确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计算标准与年限;
	
	《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16条:被扶养人生活费计入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
	
	2. 核心原则
	
	实际扶养:以受害人实际承担的扶养义务为前提;
	
	分摊责任:被扶养人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仅承担受害人应负担的部分;
	
	总额限制:同一受害人的被扶养人生活费年赔偿总额不超过当地居民消费支出标准。
	 
	 
	二、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计算公式与步骤
	
	1. 基础公式
	
	被扶养人生活费 =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 赔偿年限 × 伤残系数 ÷ 扶养义务人人数
	 
	2. 关键参数详解
	
	(1)收入标准
	
	城镇/农村标准:根据受害人户籍或经常居住地确定;
	
	举证调整:若受害人收入来源地标准更高,可主张按高标计算(《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18条)。
	
	(2)赔偿年限
	
	未成年人:计算至18周岁;
	
	成年被扶养人:
	
	无劳动能力且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按20年计算;
	
	60周岁以上:每增1岁减1年(如65岁计15年);
	
	75周岁以上:统一按5年计算。
	
	(3)伤残系数
	
	伤残等级:一级(100%)至十级(10%),多等级伤残叠加不超过100%;
	
	死亡案件:系数为100%。
	
	(4)分摊义务人
	
	被扶养人若有其他扶养人(如父母、兄弟姐妹),需按人数分摊责任。
	 
	 
	三、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计算方法实务计算案例
	
	案例1:未成年人被扶养人
	
	案情:父亲因车祸致残(十级伤残),需抚养8岁女儿至18岁。
	
	计算:
	
	人均消费支出:3万元/年;
	
	赔偿年限:10年(18-8岁);
	
	伤残系数:10%;
	
	分摊人数:2人(父母共同抚养)。
	
	结果:3万×10×10%÷2 = 1.5万元。
	
	案例2:成年被扶养人
	
	案情:受害人需赡养78岁母亲(无其他子女)。
	
	计算:
	
	人均消费支出:3万元/年;
	
	赔偿年限:5年(75岁以上按上限);
	
	伤残系数:100%(受害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分摊人数:1人(唯一扶养人)。
	
	结果:3万×5×100%÷1 = 15万元。
	 
	 
	四、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计算方法常见争议与注意事项
	
	1. 争议点
	
	“超退休年龄是否支持?”:若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且无收入来源,法院仍可能支持(参考《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17条);
	
	“农村户籍能否按城镇标准计算?”:受害人长期在城镇居住、工作,可主张城镇标准(需提供居住证明、收入流水等)。
	
	2. 实务注意事项
	
	证据准备:需提供被扶养人身份证明、亲属关系证明、无劳动能力鉴定等;
	
	定期调整:若赔偿义务人选择分期支付(定期金方式),需约定调整机制(《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20条);
	
	总额限制:多被扶养人时,年赔偿总额不超过当地消费支出标准(如3万元/年)。
	
	五、结语
	
	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计算需结合受害人伤残等级、被扶养人年龄、户籍及家庭情况综合判断。建议在诉讼或协商中,优先咨询专业律师,确保法律依据与计算方式的准确性。
	 
	相关法条索引:
	 
	《民法典》第1059条(扶养义务)
	《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16、17、18、20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