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经济学和商业领域中,“首发经济”(First-Mover Economy)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概念,它涉及到企业或地区在市场竞争中通过成为第一个引入新产品、服务或商业模式来获得优势的策略。
首发经济是什么意思呢?以下是对“首发经济”的详细解释:
一、什么是首发经济?
根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首发经济是指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的总称,涵盖了企业从产品或服务的首次发布、首次展出到首次落地开设门店、首次设立研发中心,再到设立企业总部的链式发展全过程。首发经济具有时尚、品质、新潮等特征,是符合消费升级趋势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一种经济形态,是一个地区商业活力、消费实力、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品牌形象和开放度的重要体现。
首发经济是指在特定市场中,企业或地区通过率先推出新产品、服务或技术,从而获得市场先机和竞争优势的经济现象。这种策略的核心在于“先发制人”,即在竞争对手之前占领市场,建立品牌知名度和消费者忠诚度。
二、首发经济的起源
首发经济起源于首店经济。早在2005年左右,部分国际连锁品牌进行中国市场拓展时,会将国内首个门店(即“首店”)作为试验田与风向标,选址多位于一线城市核心地标地段,这些“首店”成为其在国内市场发展的标志性门店,对品牌及所在城市都产生了较大经济与社会影响,经新闻报道后,进一步提升了首店的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也拉动了品牌门店及所在地区的消费。此后,首店逐渐成为衡量商业设施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其落户选址竞争愈发激烈,考验着各大购物中心与商业地标的综合实力。
2015年以后,深圳、成都和杭州等城市把首店规模纳入城市营销,将其作为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之一,正式开启了首店经济成为经济现象的序幕。随着首店集聚效应与影响力不断扩大,作为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的上海,凭借得天独厚的条件,在首店领域展现出强大实力。2018年,上海率先提出抢抓首店经济,并在相关宣传中提出“首店经济”这一概念,使其成为上海购物品牌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首店经济发展过程中,其内涵不断丰富拓展,逐渐从品牌门店的开设延伸到新品发布、首展、首秀等更多领域,不再局限于实体门店,还涵盖了演出、秀场等精神文化活动等多方面,由此首发经济应运而生。例如,上海开始举办各类新品首发活动,众多品牌选择在此将新品进行全球首次发布、展示等,围绕这些新品,逐渐形成了包含研发、推广、销售等环节的产业链条,众多上下游企业、配套服务企业纷纷集聚,构建起了完整的产业生态圈,这便是首发经济从首店经济基础上拓展出来的实践体现。
之后,国家层面也愈发重视相关经济形态的发展,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吸引知名品牌开设首店、首发新品,带动扩大消费,促进国内产业升级”;2019年10月,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引进国内外品牌首店、旗舰店和体验店等业态”,将首店作为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重要指标。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中心城市做强‘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这标志着首发经济正式成为一种新经济形态,其内涵和发展模式也在后续不断完善与拓展,逐步发展成为当下涵盖企业从产品或服务的首次发布、首次展出到首次落地开设门店、首次设立研发中心,再到设立企业总部的链式发展全过程的综合性经济活动总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系统部署,其中专门提到“积极推进首发经济”,这也进一步明确了首发经济在宏观经济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体现出国家对于发展这一新兴经济形态的重视与支持。
从政策层面来看,首发经济的发展有着清晰的推进脉络。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吸引知名品牌开设首店、首发新品,带动扩大消费,促进国内产业升级”,这为首发经济中新品发布以及首店开设等关键环节提供了政策引导,开始强调通过这些“首发”元素来刺激消费、推动产业进步。
2019年10月,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引进国内外品牌首店、旗舰店和体验店等业态”,将首店作为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重要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首发经济相关元素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消费城市方面的关键作用,也侧面推动了首发经济的发展。
到了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中心城市做强‘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这标志着首发经济正式成为一种新经济形态被明确下来,意味着其内涵和发展模式后续会不断完善与拓展,也促使各地开始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适合本地的首发经济发展路径。
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大背景下,积极推进首发经济有着多方面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打破地域之间的消费壁垒,让各类首发资源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更合理地流动与配置。比如,一个城市举办的具有影响力的新品首发活动,通过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渠道传播与联动,可以吸引更多其他地区的消费者关注、参与,甚至吸引相关产业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进行协同布局,形成更大的产业发展合力。
同时,首发经济能够促进消费市场的多元化和品质化发展,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于新鲜事物、高品质产品与服务的需求,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为构建强大国内市场提供有力支撑。而且,通过首发经济形成的产业生态圈,可以带动上下游众多相关产业的协同创新与升级,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话语权。
各地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出台了一系列符合自身条件的支持举措。以上海为例,2024年,上海市商务委会同市财政局、上海海关、市公安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打响“首发上海”品牌、吸引高能级首店落地、支持举办首发首秀首展、构建首发经济专业服务生态圈等7个方面推出具体举措。比如,对亚洲及以上级别首店予以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首发上海”期间开设的亚洲及以上级别首店,予以1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高规格首发首秀首展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补贴,对“首发上海”期间的高规格首发首秀首展,给予最高120万元的补贴等,通过真金白银的投入来吸引更多高品质、高流量的国内外品牌参与活动,来沪首发、首秀、首展、首店,释放“首发上海”集聚效应。
北京也相继出台首店支持措施,并根据首店政策执行情况及时优化项目申报指南,通过政策支持吸引众多首店落地,打造如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这样的首发场所,汇聚各类品牌举办新品首发、首展、首秀活动,形成独特的产业发展链条,提升城市的商业活力与文化影响力。
其他城市如成都、深圳、杭州、南京等也纷纷结合自身城市特色与优势,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发展首发经济,在吸引品牌入驻、举办首发活动、构建产业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首发经济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助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首发经济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上海在首发经济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北京、成都、深圳、杭州等城市紧随其后,共同推动着首发经济在全国的蓬勃发展。
上海作为国内外品牌首发、首秀、首展、首店的集聚高地,在吸引高能级首店落地、举办高规格首发活动等方面成果显著。例如,2024年,上海市商务委会同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打响“首发上海”品牌、吸引高能级首店落地、支持举办首发首秀首展、构建首发经济专业服务生态圈等7个方面推出具体举措。对亚洲及以上级别首店予以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首发上海”期间开设的亚洲及以上级别首店,予以1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高规格首发首秀首展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补贴,对“首发上海”期间的高规格首发首秀首展,给予最高120万元的补贴等。通过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吸引了众多高品质、高流量的国内外品牌参与活动,来沪进行首发、首秀、首展、首店,释放“首发上海”集聚效应。像路易威登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女装2024早秋大秀,安踏在上海武康路亮相第一家净零碳使命店,还有“全球新品首发季暨上海国际美妆节”盛大启幕,联动多个全球新品首发地示范区的重点商圈、特色街区和知名地标,开展集中快闪活动等,都彰显了上海首发经济的强大活力与影响力。
北京则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为中心,布局首发场所,汇聚各类品牌举办新品首发、首展、首秀活动,打造时尚消费高地。既吸引了诸多品牌首店入驻,又围绕新品形成了独特的产业发展链条,从产品创意设计、首次发布到后续衍生产品开发、销售等环节协同发展,充分体现了首发经济的链式发展特点,提升了城市的商业活力与文化影响力。
成都也在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首发经济发展路径。这座有着“天府之国”美誉的城市,将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与现代商业相结合,利用首店、首发活动等形式,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例如,一些具有成都特色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通过首发经济模式推向市场,既传承和弘扬了本地文化,又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成都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国内外品牌在此开展首发活动、开设首店,不断提升城市在消费市场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逐渐在首发经济领域崭露头角。
其他城市如深圳、杭州、南京等同样依据各自的优势条件,在发展首发经济方面各有侧重且成效初显。深圳凭借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侧重于推动科技类新产品、新技术的首发;杭州依托互联网电商优势,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首发经济模式;南京则结合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商业氛围,打造具有文化韵味的首发经济场景等。
总之,各城市在首发经济的发展浪潮中,立足自身优势,不断挖掘潜力,通过不同的发展侧重与举措,共同推动着我国首发经济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三、首发经济的特点
首发经济具有鲜明特征,新产品、新内容、新场景等迎合了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体验化的消费发展趋势。
创新驱动:首发经济强调创新的重要性,无论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还是商业模式创新。
市场领先:通过首发,企业或地区能够在市场上建立领先地位,吸引早期采用者,从而为后续的市场扩张打下基础。
品牌优势:首发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强大的品牌形象,成为行业内的领导者。
网络效应:在某些情况下,首发产品或服务能够触发网络效应,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也随之增加。
风险与机遇并存:虽然首发可以带来优势,但也伴随着高风险,包括市场接受度的不确定性、技术失败的可能性以及高额的前期投资。
四、首发经济的策略
快速迭代: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企业需要快速迭代产品,以保持竞争力。
专利保护:通过专利保护创新成果,防止竞争对手模仿。
市场教育:对于全新的产品或服务,企业需要投入资源教育市场,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和接受度。
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广产品或服务,扩大市场影响力。
灵活调整:根据市场反馈灵活调整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
五、首发经济的影响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首发经济以其创新和引领性特征受到广泛关注。其本质在于通过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商品和服务来吸引消费者,从而推动市场繁荣。以上海为例,2023年全市新增首店达1215家,同比增长13.2%,显示出强劲的活力。2024年初至4月,上海又新增了489家各类首店,包括3家全球或亚洲首店。这一系列数据表明,首发经济已成为推动地区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
首发经济之所以受到重视,主要原因在于它具有显著的引领性和潮流性。首次亮相的产品和服务往往代表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和消费趋势,能够迅速吸引目标消费者的注意,形成市场热点。同时,这种经济活动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整体提升。例如,一家新店的开设不仅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还能吸引更多人流和资源,为周边商家创造更多机会。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也在积极支持首发经济的发展。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首发经济”。同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这一点。这些政策导向为首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政策环境。
除了政策支持外,首发经济还受益于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个性化、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首发经济正好契合了这一消费升级的趋势,通过不断创新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此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也为首发经济提供了新的机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使得新产品和新服务能够更快速地触达消费者,缩短了市场反馈周期,提高了市场响应速度。
首发经济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创新成本较高,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研发资源。其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保持产品的差异化和竞争力成为关键。最后,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接受程度存在不确定性,需要企业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
结论
首发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它不仅促进了消费升级,提升了城市的商业活力和创新能力,也为企业和投资者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有理由相信,首发经济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经济社会带来更多惊喜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