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
婚姻登记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2025年5月10日起施行,全文共6章28条。2025婚姻登记条例修改了哪些内容?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核心变化:四大改革方向全面升级
2025年5月10日起施行的《婚姻登记条例》(国务院令第804号)对婚姻登记制度进行了系统性改革,主要涉及以下四大方向:
1. 增加婚姻家庭服务
新增辅导服务:县级以上政府需加强婚姻家庭辅导体系建设,提供婚前教育、关系调解等服务(《条例》第5条)。
治理高额彩礼:明确要求政府引导文明婚俗,遏制天价彩礼等陋习(《条例》第5条)。
2. 全国通办正式落地
打破户籍限制:内地居民可在全国任意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
离婚登记(《条例》第5条)。
试点成效:2021年跨省试点期间办理49.2万对(《澎湃新闻》2025年4月数据),新规将惠及更多异地群体。
3. 材料全面简化
结婚登记:仅需身份证+无配偶声明书,无需户口簿(《条例》第8条)。
离婚登记:仅需身份证+结婚证,异地办理更便捷(《条例》第15条)。
4. 技术赋能与安全保障
全国信息联网:依托婚姻基础信息库实时核验身份及婚姻状态(《条例》第4条)。
信用惩戒:伪造材料者将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条例》第22条)。
二、法律依据:新规的“硬核”支撑
婚姻自由原则:第1046条保障“完全自愿结婚”,新规通过材料简化和全国通办进一步落实。
登记程序简化:第1049条仅要求“提交无配偶声明”,与新规“身份证+声明书”模式完全匹配。
2. 新条例细化操作规则
全国通办:第5条明确“户籍地限制取消”,支持异地办理。
材料简化:第8条、第15条明确结婚、离婚登记所需材料。
信息共享:第4条要求民政部门与公安、法院等建立数据核验机制。
三、新规亮点: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型
1. 婚姻家庭辅导常态化
服务内容:提供婚前教育、矛盾调解、反家暴指导等(《条例》第5条)。
试点效果:上海试点显示,参加辅导的情侣3年内离婚率下降47%。
2. 颁证仪式成“标配”
仪式感提升:登记机关可提供个性化颁证服务,鼓励邀请双方父母见证(《条例》第7条)。
3. 办理流程更高效
线上预约:通过“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可提前预约,减少排队时间。
异地办理:无需回户籍地,30分钟内完成登记(《民政部政策解读》)。
四、常见问题解答:你需要知道的细节
Q:离婚冷静期是否取消?
A:未取消!冷静期仍为30日,但离婚登记支持异地办理和线上预约(《条例》第15条)。
Q:身份证丢失怎么办?
A:可凭临时身份证+公安机关开具的《临时身份证明》办理(《条例》第8条)。
Q:如何防范重婚?
A:系统自动筛查异常登记,发现疑似重婚将启动人工核查并报警(《澎湃新闻》2025年4月报道)。
五、新规意义:让婚姻回归“人本”价值
1. 便民利民:降低登记门槛
材料简化:每年超12万对新人免受户口簿纠纷困扰(《法治日报》2025年4月数据)。
成本降低:单次登记成本减少90%,异地办理更省时省力。
2. 社会治理:推动移风易俗
治理高价彩礼:通过婚姻家庭辅导引导理性婚恋观(《条例》第5条)。
反家暴联动:登记机关发现家暴风险需及时告知受害人救助途径(《条例》第6条)。
无论是异地工作的情侣,还是因户口簿受阻的新人,新规都将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但需注意:身份证务必真实有效,登记时需如实填写声明,避免法律风险。5月10日,让婚姻登记真正实现“山海皆可平”!
法律依据速览
《民法典》第1046条、1049条
《婚姻登记条例》(2025年修订版)第4、5、7、8、15、22条
《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804号)
(注:本文内容基于公开政策文件及媒体报道整理,不构成
法律咨询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