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婚姻登记条例取消了
离婚冷静期的规定吗?根据《
民法典》第1077条和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2025年版),离婚冷静期仍为30日,但办理流程实现“全国通办”和材料简化(《婚姻登记条例》第15条)。
一、核心答案:离婚冷静期未取消,但流程更便捷
根据《民法典》第1077条和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2025年版),离婚冷静期仍为30日,但办理流程实现“全国通办”和材料简化(《婚姻登记条例》第15条)。这意味着,离婚登记仍需经历“申请—冷静期—发证/撤回”三个阶段,但异地办理和手续环节更高效。
二、法律依据:冷静期的“硬核”支撑
1. 《民法典》明确规定冷静期
冷静期制度:《民法典》第1077条规定,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申请之日起30日内,任何一方可撤回申请;30日后,双方需亲自到场办理离婚证,逾期视为撤回。
立法目的:防止冲动离婚,保障当事人理性决策(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婚姻家庭编
司法解释一》第62条)。
2. 新条例细化操作规则
全国通办:离婚登记可在全国任意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婚姻登记条例》第5条)。
材料简化:仅需身份证和结婚证,无需户口簿(《婚姻登记条例》第15条)。
三、新规变化:冷静期不变,但流程更优化
1. 办理流程升级
线上预约:通过“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可提前预约,减少现场排队时间。
异地办理:户籍地限制取消,异地夫妻可就近办理(《婚姻登记条例》第5条)。
材料简化:无需提交户口簿、婚育证明等,仅需身份证和结婚证(《婚姻登记条例》第7、15条)。
2. 技术赋能:效率提升
系统核验:全国婚姻信息库实时联网,30秒内完成身份及婚姻状态核查(《婚姻登记条例》第4条)。
线上撤回:试点地区支持通过“民政部政务服务网”提交撤回申请(《澎湃新闻》2025年4月10日)。
四、常见问题解答:你需要知道的细节
Q:冷静期是否可以缩短?
A:不可缩短!30日期限严格遵循《民法典》规定,即使双方协商一致也不可提前发证。
Q:异地办理需要额外材料吗?
A:无需!仅需身份证和结婚证,系统自动核验户籍及婚姻状态(《婚姻登记条例》第15条)。
Q:冷静期内一方反悔怎么办?
A:任何一方可亲自到登记机关或通过线上平台撤回申请,无需对方同意。
五、新规意义:平衡“自由”与“冷静”
1. 便民利民:降低离婚成本
据民政部数据,试点期间因“户籍限制”导致的离婚纠纷减少65%(《法治日报》2025年4月14日)。
外来务工人员、户籍信息受限者直接受益,单次办理时间缩短70%。
2. 社会治理:减少冲动离婚
冷静期制度保留,配合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婚姻登记条例》第5条),有效降低冲动型离婚率。
六、结语:冷静期依然存在,但流程更人性化
无论是异地夫妻还是户籍受限者,新规通过“全国通办”和材料简化让离婚登记更高效,但冷静期制度仍为婚姻关系提供最后一道“保护网”。办理时请务必注意:冷静期不可缩短,需双方亲自到场领取离婚证。
法律依据速览
《民法典》第1077条
《婚姻登记条例》(2025年修订版)第4、5、7、15条
《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8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