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民法典》《
宪法》《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规定,赡养父母是成年子女的法定义务,且在多数情况下不可免除,但哪些情形不可以免除给付赡养费义务? 本文结合法律条文与典型案例,解析哪些情形下子女必须履行赡养费给付义务,以及法律后果。
	 
	 
	一、法律明确规定:赡养义务不可免除的情形
	
	1. 核心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1067条: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权要求支付赡养费。”
	 
	赡养义务以父母实际需求为前提,子女不得以财产分配、婚姻变化等为由拒绝。
	 
	《民法典》第1069条:
	 
	“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
	 
	父母再婚不影响子女的赡养责任。
	 
	《宪法》第49条:
	 
	“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宪法层面确认赡养义务的强制性。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4条: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
	 
	赡养义务包含物质与精神双重责任。
	 
	二、不可免除赡养费的典型情形
	
	1. 已婚子女配偶有收入情形:
	
	已婚子女本人无收入,但配偶收入足以维持家庭生活。
	
	法律依据:
	
	夫妻共同财产需用于赡养父母(《民法典》婚姻家庭编);
	
	华律网案例[1][3]明确“配偶收入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子女需承担赡养义务”。
	
	2. 父母再婚或分居情形:
	
	父母因婚姻关系变化(如再婚、分居)被子女认为“脱离关系”。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1069条明确规定赡养义务不因父母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
	
	案例[7][8]指出“父母再婚后子女仍需赡养”。
	
	3. 父母曾未抚养子女情形:
	
	父母因经济困难、犯罪等未抚养未成年子女,成年后子女以“未尽抚养义务”为由拒养。
	
	法律依据:
	
	即使父母未抚养子女,成年后仍需赡养(《民法典》第1067条);
	
	华律网[1][5]强调“父母已无抚养能力时,子女赡养义务不可免除”。
	
	4. 放弃继承权情形:
	
	子女声明放弃继承父母财产以逃避赡养责任。
	
	法律依据:
	
	放弃继承权不影响赡养义务(《民法典》继承编);
	
	案例[3][7]明确“继承权可放弃,但赡养义务不可对抗”。
	
	5. 子女经济困难但仍有能力部分支付情形:
	
	子女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但仍有部分经济能力。
	
	法律依据:
	
	需按收入比例承担赡养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5条);
	
	案例指出“完全无能力者可减免,但需提供证明”。
	 
	 
	三、特殊情形与法律后果
	
	1. 可部分减免赡养费的情形
	
	条件:
	
	子女未婚/离异且无经济收入;
	
	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民法典》第1067条)。
	
	操作:
	
	需通过法院或民政部门认定经济状况,协商分摊比例。
	
	2. 免除赡养义务的例外
	
	唯一情形:
	
	父母对子女实施严重犯罪(如虐待、遗弃、故意伤害等)。
	
	法律依据:
	
	父母丧失赡养请求权(《民法典》第1067条);
	
	案例说明“子女可拒绝赡养,但需通过诉讼确认”。
	
	3. 法律后果:拒不履行的后果
	
	民事责任:
	
	父母可起诉要求支付赡养费,法院可强制执行(《
民事诉讼法》第236条)。
 
	
	刑事责任:
	 
	四、典型案例与实务建议
	
	案例1:配偶收入被强制用于赡养费
	
	案情:
	
	王某无收入,但配偶月收入1万元。法院判决王某夫妇每月支付赡养费2000元,从夫妻共同财产中支出。
	
	裁判要点:
	
	“配偶收入属于共同财产,子女需承担赡养义务。”
	
	案例2:父母再婚后子女拒养被强制执行
	
	案情:
	
	张某因父亲再婚后拒绝赡养,法院依据《民法典》第1069条判决其每月支付赡养费1500元。
	 
	五、常见问题解答
	
	Q1:父母偏心分配财产,能否拒付赡养费?
	
	答案:
	 
	不可。赡养义务与财产分配无关(《民法典》第1067条)。
	
	Q2:子女经济困难能否申请减免?
	
	答案:
	 
	可申请按比例分摊,但需提供收入证明并经法院认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5条)。
	
	Q3:父母健在时能否以“未继承财产”为由拒养?
	
	答案:
	 
	不可。继承权与赡养义务无关联(《民法典》继承编)。
	
	Q4:赡养费能否协商免除?
	
	答案:
	 
	不可免除,但可协商支付方式或金额,需保留书面协议。
	 
	六、结语
	
	赡养父母是法律赋予成年子女的不可推卸责任,在多数情形下不得以任何理由免除。法律以“保障老年人权益”为核心,兼顾子女实际能力,确保父母晚年生活无忧。子女应依法履行义务,避免因误读法律导致家庭矛盾或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