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免费在线法律咨询服务_厚德汇法网
  • 网站首页
  • 法律常识
    • 咨询指南
    • 婚姻家庭
    • 刑事案件
    • 劳动纠纷
    • 网络电商
    • 知识产权
    • 交通事故
    • 债权债务
    • 损害赔偿
    • 合同法律
    • 房产地产
    • 司法典型案例
    • 白皮书
  • 诉讼指南
    • 诉讼常识
    • 民事诉讼
    • 刑事诉讼
    • 行政诉讼
    • 司法鉴定
    • 证据规则
    • 法院执行
  • 企业法务
    • 工商财税
    • 股权
    • 公司治理
  • 律师推荐
    • 婚姻律师
    • 律师业务
  • 法律文书
    • 合同范本
    • 律师函
    • 起诉书
    • 辩护词
    • 表格函件
  • 法律法规
    • 法律条文释义
    • 证券期货法律法规
    • 民商法
    • 刑法
    • 社会法
    • 行政法
    • 经济法
    • 司法解释
    • 党纪法规
    • 国家行政法规
    • 地方法规规章
  • 法律资讯
  • 关于我们
专业律师团队提供免费在线法律咨询
    主页 > 法律法规 > 社会法 > >

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

2024-04-07 10:07 admin
发文单位:水利部
发文时间:2015年12月16日
 

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

 
(2004年11月30日水利部令第22号发布  根据2015年12月16日《水利部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修正  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保护水资源,保障防洪和工程设施安全,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江河、湖泊(含运河、渠道、水库等水域,下同)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以及对排污口使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前款所称排污口,包括直接或者通过沟、渠、管道等设施向江河、湖泊排放污水的排污口,以下统称入河排污口;新建,是指入河排污口的首次建造或者使用,以及对原来不具有排污功能或者已废弃的排污口的使用;改建,是指已有入河排污口的排放位置、排放方式等事项的重大改变;扩大,是指已有入河排污口排污能力的提高。入河排污口的新建、改建和扩大,以下统称入河排污口设置。
 
第三条 入河排污口的设置应当符合水功能区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防洪规划的要求。
 
第四条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权限负责入河排污口设置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可以委托下级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所属管理单位对其管理权限内的入河排污口实施日常监督管理。
 
第五条 依法应当办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手续的,其入河排污口设置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按照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管理权限审批;依法不需要办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手续的, 除下列情况外,其入河排污口设置由入河排污口所在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一)在流域管理机构直接管理的河道(河段)、湖泊上设置入河排污口的,由该流域管理机构负责审批;
 
(二)设置入河排污口需要同时办理取水许可手续的,其入河排污口设置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按照取水许可管理权限审批;
 
(三)设置入河排污口不需要办理取水许可手续,但是按规定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其入河排污口设置由与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保护部门同级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中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需要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其入河排污口设置由所在流域的流域管理机构审批。
 
第六条 设置入河排污口的单位(下称排污单位),应当在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之前,向有管辖权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提出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
 
依法需要办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手续或者取水许可审批手续的,排污单位应当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在提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申请或者取水许可申请的同时,提出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
 
依法不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以及依法不需要办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手续和取水许可手续的,排污单位应当在设置入河排污口前,向有管辖权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提出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
 
第七条 设置入河排污口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依据文件;
 
(三)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
 
(四)其他应当提交的有关文件。
 
设置入河排污口对水功能区影响明显轻微的,经有管辖权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可以不编制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只提交设置入河排污口对水功能区影响的简要分析材料。
 
第八条 设置入河排污口依法应当办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手续的,排污单位提交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工程建设申请中应当包含入河排污口设置的有关内容,不再单独提交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书。
 
设置入河排污口需要同时办理取水许可和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的,排污单位提交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中应当包含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的有关内容,不再单独提交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
 
第九条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入河排污口所在水域水质、接纳污水及取水现状;
 
(二)入河排污口位置、排放方式;
 
(三)入河污水所含主要污染物种类及其排放浓度和总量;
 
(四)水域水质保护要求,入河污水对水域水质和水功能区的影响;
 
(五)入河排污口设置对有利害关系的第三者的影响;
 
(六)水质保护措施及效果分析;
 
(七)论证结论。
 
设置入河排污口依法应当办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手续的,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就建设项目对防洪的影响进行论证。
 
第十条 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技术要求,自行或者委托有关单位编制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
 
第十一条 有管辖权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应当予以受理。
 
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排污单位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材料的,应当受理;逾期不告知补正内容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受理或者不受理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应当出具加盖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第十二条 有管辖权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决定。同意设置入河排污口的,应当予以公告,公众有权查询;不同意设置入河排污口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排污单位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对于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建设项目,还应当将有关决定抄送负责该报告书(表)审批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有管辖权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根据需要,可以对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组织专家评审,并将所需时间告知排污单位。
 
入河排污口设置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排污单位、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入河排污口的设置需要听证或者应当听证的,依法举行听证。
 
有管辖权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入河排污口所在地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本条第二款规定的专家评审和第四款规定的听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期限内,有管辖权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将所需时间告知排污单位。
 
第十三条 设置入河排污口依法应当办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手续的,有管辖权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在对该工程建设申请和工程建设对防洪的影响评价进行审查的同时,还应当对入河排污口设置及其论证的内容进行审查,并就入河排污口设置对防洪和水资源保护的影响一并出具审查意见。
 
设置入河排污口需要同时办理取水许可和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的,有管辖权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就取水许可和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一并出具审查意见。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同意设置入河排污口:
 
(一)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入河排污口的;
 
(二)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求削减排污总量的水域设置入河排污口的;
 
(三)入河排污口设置可能使水域水质达不到水功能区要求的;
 
(四)入河排污口设置直接影响合法取水户用水安全的;
 
(五)入河排污口设置不符合防洪要求的;
 
(六)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
 
(七)其他不符合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条件的。
 
第十五条 同意设置入河排污口的决定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入河排污口设置地点、排污方式和对排污口门的要求;
 
(二)特别情况下对排污的限制;
 
(三)水资源保护措施要求;
 
(四)对建设项目入河排污口投入使用前的验收要求;
 
(五)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十六条 发生严重干旱或者水质严重恶化等紧急情况时,有管辖权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及时报告有关人民政府,由其对排污单位提出限制排污要求。
 
第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施行前已经设置入河排污口的单位,应当在本办法施行后到入河排污口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所属管理单位进行入河排污口登记,由其汇总并逐级报送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现状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整治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对管辖范围内的入河排污口设置建立档案制度和统计制度。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对入河排污口设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被检查单位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文件、证照和资料。
 
监督检查机关有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和商业秘密的义务。
 
第二十一条 未经有管辖权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审查同意,擅自在江河、湖泊设置入河排污口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追究法律责任。
 
虽经审查同意,但未按要求设置入河排污口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十五条第三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五十八条追究法律责任。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以及已设排污口不依照整治方案限期拆除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入河排污口设置和使用的监督管理,本办法有规定的,依照本办法执行;本办法未规定,需要办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手续的,依照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书和入河排污口登记表等文书格式,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定。
 
第二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标签: 监督管理 排污口
上一篇:黄河河口管理办法

下一篇: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社会法相关文章:

  • 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2025最新版)

    【颁布单位】生态环境部 【颁布时间】2024-10-16 【发文号】令2024年第35号 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 于2024年7月10日由生态环境部2024年第3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1月1日...

    时间:2024-11-18阅读:213标签: 监督管理 排污口

  • 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颁布单位】生态环境部 【颁布时间】2024-10-2 【发文号】环海洋〔2024〕72号 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环海洋〔2024〕72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保...

    时间:2024-11-17阅读:139标签: 监督管理 排污口

  • 商务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报废机动车回收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颁布单位】商务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 【颁布时间】2024-9-29 商务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报废机动车回收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商消费函〔2024〕592号 各省、自治区、...

    时间:2024-11-17阅读:141标签: 机动车

  •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21日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2015年10月2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8号公布 自2016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时间:2024-04-10阅读:171标签: 医疗器械 管理办法 质量监督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特别审批程序

    发布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时间:2005年11月18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特别审批程序 (2005年11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21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时间:2024-04-10阅读:212标签: 药品 审批程序

  • 医疗机构制剂配制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发布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发布时间:2005年4月14日 医疗机构制剂配制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05年4月1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8号公布 自2005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时间:2024-04-10阅读:115标签: 监督管理 医疗机构

  • 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发布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时间:2015年5月26日 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2010年12月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5号公布,自...

    时间:2024-04-08阅读:136标签: 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 矿产资源 地质勘探

  •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时间:2015年4月2日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 (2010年12月1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公布,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根...

    时间:2024-04-08阅读:512标签: 建设项目 安全设施

  • 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发布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时间:2015年5月26日 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2011年5月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8号公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根据2015年5月2...

    时间:2024-04-08阅读:200标签: 管理规定 安全监督 尾矿库

  •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时间:2015年5月27日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2012年1月3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5号公布,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根...

    时间:2024-04-08阅读:204标签: 化学品 管理办法 建设项目 安全监督

热门内容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
  •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停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全文(最新
  • 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2022版全文
  •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全文(最新
  •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全文(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22最新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最新全
  •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2024最新版)

最新资讯

  • 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 社会团体年度检查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全文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 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全文
  • 重要军工设施保护条例

推荐内容

热门标签

    审判 工资 实施细则 公安机关 举证 租赁合同 职业病 办法 立功 刑事犯罪 监督 企业并购

返回首页 粤ICP备17072420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0124号 工商网监备   网站统计

深圳市厚德汇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网络中心制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图片系作者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发邮件到494483749@qq.com投诉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