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彩礼五金是传统婚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指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金手镯和金吊坠(或金脚链)。其归属和法律定性需结合习俗与《民法典》规定。本文解析五金的种类、法律属性、地区差异及典型案例,提供选购与纠纷解决建议。

文章目录
一、彩礼五金的定义与种类
二、法律定性:五金是否属于彩礼范畴
三、习俗差异:城乡与地区性五金选择
四、政策导向:简约婚俗对五金的影响
五、实务操作:选购建议与纠纷解决
六、典型案例:五金在法律纠纷中的处理
一、彩礼五金的定义与种类
(一)传统定义
彩礼五金通常指以下五件黄金饰品:
-
金项链:象征“锁住幸福”,是五金中最核心的饰品;
-
金耳环:寓意“倾听与陪伴”,常为简约款式;
-
金戒指:代表“承诺与忠诚”,多为对戒或单戒;
-
金手镯:象征“守护与圆满”,常见龙凤、花纹等传统设计;
-
金吊坠/金脚链:部分地区以金吊坠(如福字、生肖)或金脚链替代,寓意“步步高升”。
(二)现代变体
-
材质升级:部分城市用钻石、铂金饰品替代传统黄金;
-
数量调整:农村地区可能增加“金脚链”或“金手链”,形成“新五金”;
-
实用倾向:如甘肃天祝县倡导取消“五金”攀比,鼓励实用型嫁妆(如家电、车辆)。
二、法律定性:五金是否属于彩礼范畴
(一)法律属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五金若作为彩礼的一部分,属于“以缔结婚姻为目的依据习俗给付的附条件赠与”。其法律特征包括:
-
目的性:以双方登记结婚且共同生活为前提;
-
附条件性:婚姻目的未实现时,可主张返还;
-
财产归属:若已登记且共同生活,五金可能转化为女方个人财产或夫妻共同财产,需结合用途判断。
(二)返还规则
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男方可主张返还五金:
-
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
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
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需提供贫困证明)。
实务要点:若五金已用于共同生活或与共同财产混同,不退还属合法。
三、习俗差异:城乡与地区性五金选择
(一)农村地区:五金与高额彩礼绑定
-
江西乐平:彩礼达28-68万元,五金为必备项,叠加房、车、酒席,总费用超百万;
-
安徽阜阳:五金常作为“赔嫁钱”直接给付女方父母,用于补偿家庭养育成本;
-
极端案例:部分乡镇五金需全数收受,引发“卖女儿”争议。
(二)城市地区:五金象征意义大于实际
-
北京、上海:五金金额低(1-10万元),与婚房、车辆结合,归女方个人支配;
-
新一线城市:如杭州、成都,五金多在结婚时给付,女方用于婚后生活;
-
特殊案例:深圳部分家庭取消五金,改为双方共同出资购房。
(三)政策影响
-
甘肃华池县:2025年倡导彩礼不超过12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9倍),取消“五金”攀比;
-
北京密云区:法院在案例中严格区分彩礼与赠与物品,部分手机、饰品被判定需返还。
四、政策导向:简约婚俗对五金的影响
(一)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方向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推进农村高额彩礼综合治理”,具体措施包括:
-
村规民约约束:如山东沂水县要求彩礼归新婚夫妇,禁止女方父母截留;
-
红白理事会监督:如河北邯郸市成立小组,对五金攀比进行劝阻;
-
专项经费支持:如江苏苏州市拨付资金,奖励五金直接给付女方的家庭。
(二)地方政策创新
-
甘肃天祝县:取消“五金”等攀比性陪嫁,提倡实用型嫁妆;
-
江西赣州:部分市区彩礼金额统一性增强,但山地地区差异仍大。
五、实务操作:选购建议与纠纷解决
(一)选购建议
-
预算控制:参考地方标准(如安徽6万元、甘肃12万元),避免超标;
-
款式选择:优先经典设计(如龙凤手镯、福字吊坠),兼顾实用与保值;
-
证据保留:转账备注“彩礼五金”,保留发票、聊天记录等证据。
(二)纠纷解决路径
-
协商调解:通过村委会、司法所调解,降低诉讼成本;
-
诉讼策略:
-
若未登记或未共同生活,主张全额返还;
-
若已登记但共同生活时间短,主张酌情返还(如50%-80%);
-
若五金已用于共同生活,无需返还。
六、典型案例:五金在法律纠纷中的处理
案例1:江西农村未登记案
案情:男方支付28.8万元彩礼及五金,未登记结婚,女方拒不返还。
裁判:法院判决返还彩礼及五金,依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一)》第五条第一项。
案例2:北京密云离婚案
案情:男方转账80万元(彩礼)及26万元(五金),婚姻存续3个月,未共同生活。
裁判:法院认定五金属彩礼,判决返还80万元,五金因已佩戴使用,酌情返还部分。
案例3:甘肃天祝政策引导案
案情:双方按政策签订协议,五金替换为实用型家电,离婚时男方主张返还。
裁判:法院驳回请求,认定协议合法有效,五金无需返还。
总结
彩礼五金的种类与归属需结合法律、习俗及政策综合判断。法律上,五金若属彩礼范畴,符合法定情形需返还;习俗上,城乡差异显著,农村多与高额彩礼绑定,城市更重象征意义;政策上,2025年倡导简约婚俗,鼓励实用型嫁妆。公众应通过书面协议、证据固定等方式规避纠纷,理性对待五金问题。
法律依据清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42条(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第1063条(个人财产范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彩礼范围)、第五条(共同生活返还规则)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推进高额彩礼综合治理)
-
甘肃华池县《移风易俗倡导性标准》(2025年7月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