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民法典》继承编修正案全面落地,遗嘱制度迎来重大调整。公证遗嘱不再具有优先效力,新增打印遗嘱、录像遗嘱形式,扩大继承人范围,引入继承权宽恕制度。本文从法律规范、实务操作及风险防范角度,系统梳理遗嘱新规的核心变化,助力家庭合法高效处理遗产继承问题。

目录
一、2025年遗嘱新规核心变化
二、新增遗嘱形式的规范要求与操作要点
三、继承权宽恕制度与继承人范围扩大
四、遗嘱效力认定规则与实务争议解决
五、实务操作建议与法律风险防范
一、2025年遗嘱新规核心变化
2025年《民法典》继承编修正案对遗嘱制度进行了系统性调整,核心变化包括:
(一)公证遗嘱效力调整
-
优先效力取消:多份遗嘱并存时,以最后一份合法有效遗嘱为准,公证遗嘱不再具有优先性。
-
公证费用减免:对80岁及以上老人首次办理遗嘱公证,免收公证服务费用。
(二)新增遗嘱形式
-
打印遗嘱:需遗嘱人和两名无利害关系见证人在每一页签名并注明日期,禁止事后补签。
-
录像遗嘱:立遗嘱人和见证人需全程露脸,口述身份和日期,不可剪辑。
(三)继承人范围扩大
-
代位继承延伸:若被继承人无子女且兄弟姐妹先于其死亡,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可代位继承。
-
丧偶儿媳/女婿继承权:对公婆/岳父母尽主要赡养义务的,可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四)继承权宽恕制度
继承人因虐待、伪造遗嘱等行为丧失继承权后,若真心悔改并获被继承人原谅,可恢复继承权(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等严重犯罪除外)。
二、新增遗嘱形式的规范要求与操作要点
(一)打印遗嘱
-
格式要求:
-
遗嘱全文需打印,不得手写或部分手写;
-
遗嘱人、两名见证人需在每一页签名并注明日期;
-
禁止事后补签或代签。
-
操作建议:
-
使用统一纸张打印,避免多页遗嘱;
-
订立时拍摄视频,记录打印过程及签名;
-
交无利害关系人保管,留存交接证据。
(二)录像遗嘱
-
格式要求:
-
立遗嘱人和见证人需全程露脸,口述身份信息(姓名、身份证号)和日期;
-
录像内容需清晰可辨,不得剪辑或修改;
-
录像中需明确表达遗嘱内容及财产分配意愿。
-
操作建议:
-
使用高清设备录制,避免背景噪音;
-
录制前检查设备时间显示功能;
-
录制后将原始载体(如硬盘、光盘)交公证处或律师事务所保管。
案例:2025年北京市朝阳区某案中,老人通过录像遗嘱将房产留给长期照料的女儿,尽管儿子持有2018年的公证遗嘱,法院仍依据“时间优先”原则判定录像遗嘱有效。
三、继承权宽恕制度与继承人范围扩大
(一)继承权宽恕制度
-
适用条件:
-
继承人因虐待、遗弃、伪造遗嘱等行为丧失继承权;
-
事后真心悔改并获被继承人书面原谅;
-
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为争夺遗产杀害其他继承人等严重犯罪除外。
-
操作建议:
-
被继承人需出具书面宽恕声明,明确恢复继承人资格;
-
宽恕声明可附于遗嘱后,或单独订立宽恕协议并公证。
(二)继承人范围扩大
-
代位继承延伸:
-
若被继承人无子女且兄弟姐妹先于其死亡,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可代位继承;
-
需提供被继承人兄弟姐妹的死亡证明及亲属关系证明。
-
丧偶儿媳/女婿继承权:
-
需提供赡养证据(如医疗记录、生活照料记录);
-
法院将综合赡养时间、经济支持等因素认定是否“尽主要赡养义务”。
案例:202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某案中,老人无子女,其侄子因提供长期赡养证据,成功代位继承房产。
四、遗嘱效力认定规则与实务争议解决
(一)遗嘱效力认定规则
-
形式要件:
-
自书遗嘱需亲笔书写、签名并注明年月日;
-
代书遗嘱需两名无利害关系见证人签名;
-
口头遗嘱仅在危急情况下有效,危急情况解除后需补立书面遗嘱。
-
实质要件:
-
遗嘱人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
遗嘱内容需真实表达意愿,不得受胁迫或欺骗;
-
遗嘱只能处分个人合法财产,不得剥夺无劳动能力且无生活来源继承人的必要份额。
(二)实务争议解决
-
多份遗嘱冲突:
-
以最后一份合法有效遗嘱为准;
-
若多份遗嘱形式均合法,但内容冲突,法院将综合订立时间、当事人意愿等因素认定效力。
-
见证人资格争议:
-
继承人、受遗赠人及其近亲属不得担任见证人;
-
见证人需与遗产无利害关系,否则将导致见证程序无效。
案例:2025年广州市天河区某案中,老人订立自书遗嘱后未妥善保管,子女篡改遗嘱内容,法院因“真实性无法确认”未采信,最终按法定继承处理。
五、实务操作建议与法律风险防范
(一)遗嘱订立建议
-
选择合适形式:
-
财产复杂或争议风险高时,优先选择公证遗嘱;
-
书写困难或行动不便时,可选择打印遗嘱或录像遗嘱。
-
明确财产信息:
-
列明不动产地址、产权证号、存款账号等具体信息;
-
避免使用“房产归子女”等模糊表述,应明确具体继承人及份额。
-
保留必要份额:
-
为无劳动能力且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不低于遗产总额1/3的必继份额。
(二)遗嘱保管建议
-
公证保管:
-
将遗嘱交公证处保管,领取保管证明;
-
公证处可协助办理遗产继承公证,简化执行流程。
-
专业机构保管:
-
将遗嘱存入银行保险柜或专业遗嘱库;
-
留存保管凭证及交接记录。
(三)争议预防建议
-
定期更新遗嘱:
-
每3-5年审查遗嘱内容,确保与财产状况、家庭关系一致;
-
继承人情况变化时(如离婚、再婚),及时撤销或变更原遗嘱。
-
咨询专业人士:
-
订立遗嘱前咨询律师或公证员,确保形式合规;
-
涉及跨境遗产、复杂财产时,委托专业机构处理。
案例警示:2025年深圳市南山区某案中,老人未明确房产分配意愿,子女因继承份额产生争议,最终通过诉讼解决,耗时1年半。
结语
2025年遗嘱新规既划定了财产分配的刚性边界,也保留了居住权、赡养义务等柔性操作空间。对老年人而言,立一份合法有效的遗嘱是对子女最后的守护;对子女而言,尽一份孝道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当家庭因遗产产生纠纷时,我们更应反思:法律规则的完善固然重要,但人心的温暖与理解才是化解矛盾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