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立遗嘱?2025年最新法律指南与实操步骤

摘要:本文围绕怎么立遗嘱展开,详细解析自书、代书、打印、录音录像、口头及公证遗嘱六种形式,结合《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提供2025年最新法律指引。通过真实案例与实操建...
摘要:本文围绕“怎么立遗嘱”展开,详细解析自书、代书、打印、录音录像、口头及公证遗嘱六种形式,结合《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提供2025年最新法律指引。通过真实案例与实操建议,帮助读者明确遗嘱效力规则、见证人资格要求及财产处分边界,确保遗嘱合法有效,避免继承纠纷。
一、立遗嘱的核心法律原则
二、六种法定遗嘱形式详解
三、遗嘱效力的关键规则
四、立遗嘱的常见误区与风险防范
五、总结:遗嘱规划的三大核心建议
根据《民法典》第1133条,自然人可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指定遗嘱执行人。立遗嘱需满足以下核心条件: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1134条
操作要点: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1135条
操作要点: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1136条
操作要点: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1137条
操作要点: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1138条
操作要点: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1139条
操作要点: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1142条
规则:以最后一份有效遗嘱为准。例如,2025年南京鼓楼区法院判决中,老人先后立有自书、公证、打印三份遗嘱,法院以最后一份打印遗嘱为准。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1140条
禁止情形: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1142条
方式:
澄清:遗嘱是单方法律行为,无需继承人同意(《民法典》第1133条)。
澄清:2021年《民法典》实施后,公证遗嘱与其他遗嘱效力平等,以最后一份为准。
法律依据索引:
本文介绍了2025年最新遗嘱立法动态与实操技巧,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同时,确保遗产分配合法、高效、无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