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养权归谁18岁后谁负责?民法典新规与实务解析(2025年最新版)

摘要:子女年满18岁后,父母法定抚养义务原则上终止,但在子女丧失劳动能力、在校就读等特殊情形下,抚养责任可依法延续。本文结合《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司法解释,...
摘要:本文结合《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司法解释,系统解析离婚案件中一儿一女抚养权判决的核心原则、法院考量因素及法律程序。明确两周岁以下子女抚养权归属、八周岁以上子女意愿的法律依据,并梳理抚养费计算标准与执行规则,为当事人提供实用法律指引。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离婚后子女抚养权判决以"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为根本原则,强调保障子女身心健康与合法权益。法院需综合评估父母抚养能力、子女成长环境及意愿,避免机械适用年龄划分标准。
原则上由母亲直接抚养,但存在例外情形:
父母协议不成时,法院依据"最有利于子女"原则判决,优先考量:
尊重子女真实意愿,但需结合父母抚养能力综合判断。若子女选择与经济条件较差但情感联系紧密的一方生活,法院可能酌情调整。
某案例中,法院将女儿判归母亲(有稳定收入与固定住所),儿子判归父亲(长期由祖父母协助抚养且父亲已做绝育手术),体现对子女成长稳定性的保护。
离婚案件中一儿一女的抚养权判决,需严格遵循"最有利于子女"原则,结合年龄划分、经济条件、子女意愿等因素综合判断。当事人应注重证据收集与协商,必要时通过法律程序维护权益,同时避免将子女作为博弈工具,最大限度减少离婚对子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