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养费申请强制执行需要哪些材料?2025年最新材料清单与操作指南

摘要:申请强制执行抚养费需准备哪些材料?本文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解析执行申请所需的书面材料、证据要求与实务操作流程,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引...
摘要:子女年满18岁后,父母原则上不再支付抚养费,但高中教育、丧失劳动能力等特殊情形除外。本文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解析抚养费终止的法定情形、特殊例外及实务操作要点,明确法律对成年子女权益的保障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截至子女年满18周岁。18岁后,子女在法律上被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父母原则上不再承担法定抚养费支付义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十三条明确,以下情形中,父母仍需支付抚养费:
若子女年满18岁但仍就读于高中、中专、技校等非高等教育机构,父母仍需支付抚养费至子女完成该阶段教育。例如,北京市某判决支持子女就读高三期间的抚养费请求。
若子女因残疾、精神疾病等原因无法独立生活,父母需继续支付抚养费。例如,上海市某判决要求父母终身支付残疾子女的护理费用。
即使子女已成年,若父母在离婚协议中明确约定继续支付抚养费(如至大学毕业),该约定仍具有法律效力。例如,广东省某判决强制父亲按协议支付子女大学期间的学费。
案例1:高中教育阶段的抚养费支持
某子女年满18岁后继续就读高三,父亲拒付抚养费。法院认定高中教育属于“非主观原因无法独立生活”的情形,判决父亲继续支付抚养费至子女高中毕业。
案例2:残疾子女的终身抚养义务
某子女因脑瘫丧失劳动能力,父母离婚后父亲拒付抚养费。法院判决父亲承担子女终身护理费用,并强调“父母对残疾子女的抚养义务不因年龄终止”。
案例3:协议约定的大学费用承担
某父母在离婚协议中约定“父亲承担子女大学期间50%学费”,父亲拒付后被法院强制执行。法院认定协议合法有效,父亲需按约定履行义务。